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構思~將澎湖島嶼資源融入媒體活動

以澎湖既有的島嶼資源、文化 透過遊戲形式的節目播放達成行銷澎湖觀光!!




範例:  《全員逃走中》


簡介



《全員逃走中》為一街頭生存遊戲,參與遊戲的「逃亡者」必須在一定限時內,在製作單位所劃定的場地中,躲避「獵人」的追捕。成功躲避追捕可獲得獎金,被抓到則獎金歸零。遊戲過程中會不時穿插任務,增加遊戲的難度及趣味性。


規則

逃亡者

參加遊戲的逃亡者主要是由搞笑藝人寫真女星運動員組成。有22人參加。大部分回合中的逃亡者彼此沒有競爭關係,但曾有幾集,逃亡者成為背叛者、密告者、甚至成為獵人分身也加入追捕逃亡者的行列。
逃亡者的配備如下:
1. 行動電話:每一集都有的基本配備。遊戲本部會透過手機傳達逮捕情報、消息及任務。另外,逃亡者可用手機彼此聯絡,也可傳簡訊,但不能調靜音。第22集因任務內容,部分行動電話暫時無法使用。
2. 特殊手錶:顯示遊戲剩餘時間,第9回以後增加顯示目前累積獎金功能。
3. 地圖:顯示可行走道路,及區域內重要地標
4. 護具:護膝及護腕。
5. 其他:針對每集任務需要,可能有不同的攜帶物品。另外,逃亡者被允許攜帶及簡單食品
每位逃亡者都跟隨一位攝影師,及一位隨行人員。隨行人員除在遊戲中簡單訪問逃亡者一些問題(如獎金如何使用、今日目標金額等等),也提供逃亡者諮詢(如提醒禁止進入區域、協助釐清任務指示等等)。
由於逃亡者都是知名人士,逃亡時間越長、解除任務的頻率越高,其實也同等於曝光於螢幕的時間越久,因此大多數的逃亡者都會選擇積極參與任務,並且努力逃亡到最後,因此不乏有因為體力耗盡方才被抓的逃亡者,但其中仍然有極少數的逃亡者不顧形象或榮譽,以儘速自首的方式選擇跳脫這個遊戲。

獵人

獵人標準裝扮為黑墨鏡及黑西裝,在遊戲中負責追捕逃亡者,且追捕時兼具「短跑爆發力及長跑耐力」。獵人追捕逃亡者時的跑步姿勢:手指貼合,手掌像手刀一樣的動作。獵人跑得非常快,如果在很多轉角的地方,腳程快的逃亡者就有可能利用轉角甩掉獵人。雖然獵人另配有與本部通信的微型麥克風耳機,但在遊戲基本設定中,獵人不會說話(除了少數幾集直升機上的獵人提供逃亡者所在資訊時)。另外獵人也配有一微型攝影機,以顯示獵人的視線。
獵人以「具」為計量單位。遊戲開始時獵人數量為1~4具,並且會隨著遊戲經過,由本部直接投入額外獵人,或透過任務增減數量,此外偶爾會有因為逃亡者被逮捕或自首,而追加獵人的規則存在(可達100多具)。
獵人一旦看見逃亡者便會上前追捕,並在追上逃亡者時以雙手碰觸逃亡者,是為追捕成功。但同時,獵人的行動也受遊戲規則與交通規則規範,例如必須在逃亡者離開視線後停止追緝、不進行埋伏、以及不能透過逃亡者隨行攝影師及人員追捕。
在遊戲背景設定中,獵人是從公元2900年來到今日世界。獵人是從「以公開甄選的方式,先從書面資料審核身材、長相等外在條件」,並且「身高都有180公分,而且外貌一定要夠冷酷、有未來感,這樣穿上製作團隊準備的西裝及墨鏡來追捕參賽者,才能呈現出令人不寒而慄的詭異氛圍。」


場地

全員逃走中的遊戲場地非常多樣,曾在東京大阪沖繩等縣市舉行,並且限定在一個指定的區域內提供逃亡者逃亡用,地點曾有過商店街、公園、遊樂園、學校、體育館等等。無論在哪種地點舉辦,製作單位都會強調是在與當地警察、管理委員會共同協助下拍攝,故安全無虞。節目通常以「東京巨蛋的n倍大」來形容場地大小。若在街頭進行遊戲,則逃亡者和獵人都必須在劃定範圍內,遵守交通法規,且不得進入私人土地。此外,隨著遊戲的進行,場地有可能在中途改變。





遊戲內容






潛力島嶼

吉貝
  吉貝嶼全島面積約3.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3公里,是北海最大的島嶼,國內最熱門的旅遊景點。全島地勢東高西低,由海積地形組成的美麗沙灘及沙嘴,為本島最大的地形特色,沙灘位本島西南,由西崁山向南延伸;在沙灘的盡頭,因受海流影響而形成伸入海中的沙嘴,全長約800公尺,最寬處約200公尺,島的四周人工分散設置許多大小石滬,全盛時期達二百餘口,目前僅剩88口,距離赤崁約5浬,航程約20分鐘。
  因為吉貝嶼不僅是澎湖北方的漁場之一,由於潮差甚大且擁有廣大的潮間帶,早期的先民長期觀察魚類生態並利用潮差來捕魚,就地利用周邊的玄武岩與珊瑚礁,趁著每天退潮時堆砌石滬捕魚。根據記載,在清朝乾隆年間徵收「滬稅」時,吉貝便擁有1口大滬、4口小滬,可見石滬的建造遠在清乾隆以前便有了。
  吉貝嶼海域石滬密佈,目前僅存的88座,佔全縣580多座石滬的近七分之一,退潮時,從當地小地名魟灣仔可以涉水走到西北方的過嶼。魟灣仔東西兩側沿岸石滬密集,數量約佔吉貝石滬的一半(約40個)。這種居民利用潮間帶,以玄武岩堆砌成的捕魚陷阱,是吉貝嶼最具特色的一項人文景觀。
         站在吉貝沙尾上,海面如鏡,儷影雙雙,當夕陽西下的那一刻,彩雲霞光奔放四射,彷彿是無聲的煙火秀。每當海風吹起,細碎的浪花洗淨純白的貝殼沙灘,有海味、有故事、更有感動。落霞餘暉、破曉晨曦,吉貝沙灘的浪漫風情,令人心曠神怡。

七美
  七美鄉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朝初期稱為「南嶼」或「南大嶼」,至民國33年(1944)8月才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1945年改為「大嶼鄉」,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於是改名為「七美鄉」作為永久誌念。
  七美島為一被切割之台地,因流水作用與地質岩性,於北側西湖村與西側平和村形成河谷地形,整個島是東北高西南低的傾斜台地,島中間被一座東西走向之山陵(俗稱中崎山),分成南、北兩部分。七美島海拔高度為澎湖群島第二高,僅次於「貓嶼」。
  七美島西南方三十浬處即是聞名全台的「南淺漁場」,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溫魚漁場。七美的水產資源豐富,島上居民們多以漁撈及海產加工為主,農業為副。在海豐、南港兩村,據記載曾挖掘出距今約四千五百年左右的細繩紋陶器(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器物),經研判可能在四千五百年前漁民為追逐漁場而暫居島上的史前人類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史蹟。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
                   澎湖縣國家風景管理處
                   爪哇與心如
                   TOUTOBE
                   旅遊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